海量资讯 定时更新

安徽商网新闻动态,为您提供最前沿、最专业的公司及行业技术资讯和技术分析。

4年14次被点名!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中国营商环境的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1-04-07 08:40:10来源:雪球:中诚信征信 浏览次数:1741

2021 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其中营商环境改革是“十四五”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盘点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下简称《报告》)的内容可以发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优化方向一直都是主旋律。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选择投资与贸易合作地的重要参考指标。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制度优势。有一句话说,“企业家是候鸟,哪里的营商化境好就在哪里生哪里长”。人才往哪走、资金往哪流、项目在落地,取决于哪里的机会多、障碍少、效率高、服务好、发展可预期。

一、2018年以来报告连续4年14次点名“营商环境”

笔者在查阅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时发现,从2018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4年14次点名“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一词首次亮相《报告》是在2014年,其中强调了要“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

2015年提出把改革开放扎实向纵深推进,并明确“修订外商投资相关法律,健全外商投资监管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在这个阶段,《报告》中将营商环境优化的重点在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上。从2016到2017年则重点强调了行政审批改革和放管服改革,但在《报告》却并未继续明确提及“营商环境”一词。

直到2018年,《报告》将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上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其中提到“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2019年《报告》中则肯定了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国际排名大幅上升的成绩,但也强调了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要求,“要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要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2020年《报告》明确“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2021年两会上所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4个地方均出现了与营商环境相关的论述,重申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图1为政府工作报告涉及营商环境情况表


二、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仍然是关键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也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具体如何做?即看的见手和看不见的手都要用好,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稳定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更有成效。

有效市场需关注看不见的长远影响。如何推动“有效市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很早之前很早就提醒我们,“在经济领域,一个行动、一种习惯、一项制度或一部法律,可能会产生不止一种效果,而是会带来一系列后果(间接后果和远期后果)”(巴斯夏2012:5)。有效的市场不仅是眼前有利可图,更深层次的含义我们要看见更长远的后果,尊重经济运行的演化规律,反思“破窗”背后的机会成本,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

有效市场需要有为政府的推动。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企业,愿意扎根某一地,更多的已经从“投资环境”升级到“营商环境”。以往企业可能更关注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比如提供办公场地、税收减免以及财政补贴之类,如今企业更关注的是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集聚和流动情况,以及对市场主体的权益保护,比如知识产权保护等法治保障、政府行政管理和政务服务的水平等。

这一点2021年《报告》中给出积极的信号,一是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开展要素市场化综合改革时代你,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二是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将新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深化证照分离,大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三是,把有效监管作为减政放权的必要保障,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提升监管能力,以公正监管促进优胜劣汰;四是,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此外,从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可以看到,“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被明确为营商环境提升的方向。法律具有明确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从而能够为人们提供清晰明确的行为准则,据此可以预先判断并安排交易和交往行为,从而形成“预期”,由此才能降低生产交易的“制度成本”,带来活力、效率、稳定和秩序。在世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排名以及中诚信征信这些年对各地营商环境的调研中不难发现,过去营商环境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等涉及手续、时间较多的指标进行优化得来的,对法律的调整并不多。

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继续减少手续、压缩时间,可以再获得一些提升,但不对法律法规进行突破,提升空间非常有限。因此,需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

三、深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进一步缩小与市场主体期待的差距

鞋舒不舒服,穿鞋的人说了算。营商环境好不好,经商的人说了算。

回顾近年,中国优化营商环境成绩喜人。在全球关注的世行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已经跃居31位,改革数量位居全球前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50多项缩减到130 多项。2020年中国在面临疫情危机、动荡的国际形势、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依然实现了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但2021年《报告》指出,我们依然面临国际形势不明朗、经济基础恢复不牢固、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大,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强等挑战和压力。营商环境关键要看是不是真正惠企便民。营商环境是为市场主体服务的,优化营商环境需要直面市场主体的关切点,让市场主体在营商的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对此,2021年《报告》明确了如下内容:

一是,用改革的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得扰民渔利,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上阵。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鼓励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推动各类中介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要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二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加强财税资源统筹,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分区域、分行业、分主题开展常态化银企对接,扩大信贷规模。加大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民营小微企业和“三农”力度,强化企业上市挂牌和发债后备资源培育。

三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发。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信贷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稳定加工贸易,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

四是,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为经商的之人解决后顾之忧。从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以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正如《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所讲:“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将营商环境优化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相关文章:

免费开通产品体验功能,在线试用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