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正在朝3个方向发展:一是云模式成为技术主流发展趋势;二是业务系统以加强政府各部门协同合作为本质,而非部门分工;三是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趋于“大数据”应用。从而形成“整合、互联、共享、重构、高效”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总趋势。
而以电子政务为载体,将信息技术更广地引入内控与反腐体系中,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监管困难的问题,从而使党政机关步入信息化监督轨道,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控和制约。
云服务是一种基于信息网络的新型计算模式和服务模式,可按照用户需求,弹性的提供计算、存储、应用运行平台和软件等资源,能有效降低采购及维护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并方便政府内部数据共享,提升部门间协作能力,也有助于提升政府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连日来,大数据已成为多家媒体解读两会的“利器”。多样精美的数据可视化表达,让专业枯燥的数据分析变得通俗易懂。正是因为大数据的横空出世,使得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读出中国民众对两会、对改革的期待,已不再“是个事儿”。
最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多个2013年热词,但“智慧城市”等热词却并未同步受到工作报告关注。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智慧城市”概念需降温,而相关机构却持续看好智慧城市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机会。
为了反映我国电子政务的最新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加强地方和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情况交流和相互借鉴,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在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形势分析会,会议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知情权、参与和监督意识不断增强,从发微博微博到“论坛议政”,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网络也成为密切联系政府和群众的重要纽带之一。
安徽省合肥市现在正在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网站,不但要对群众提问进行及时全面的回复,不做“僵尸网站”,同时更要以务实和积极主动的心态迅速实现网下网上的互动。对于群众在网站上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应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解释到位,要有坦诚的态度。出现问题,领导干部应从群众利益出发,着手解决问题,而不能互相踢皮球。
近年来,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优化政务环境创造了新的条件,围绕着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各地各部门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政务公开新举措,达到了信息透明、服务便捷和有利监督的目的。
中国国务院日前决定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专家认为,这是中央政府首次“晒”出自己的权力清单,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简政放权的重大举措。
为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日前决定,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以锁定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底数”,接受社会监督,并听取社会对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对各部门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等工作进行部署。